美人榜 > 香妃个人资料
返回美人榜首页

香妃个人资料

宫廷美女 古代美女

香妃图片
中文名和卓·伊帕尔罕
外文名Xiang Fei
别名容妃、香妃
国籍清朝
民族维吾尔族
出生地新疆
出生日期1734年9月15日
逝世日期1788年5月24日
职业乾隆帝妃子
主要成就册为皇妃
封号和贵人→容嫔→容妃
寝宫宝月楼
父亲阿里和卓
哥哥图尔都
容妃(1734年09月15日-1788年5月24日),霍卓氏(又作和卓氏),维吾尔族人。传说中的香妃原型。生于雍正十三年九月十五日,阿里和卓之女。
乾隆二十二年(1757),回部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清朝派兵入回疆平叛,伊帕尔汗的五叔额色尹、哥哥图尔都配合清军作战,立了战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平叛之后,乾隆封额色尹为辅国公,封图尔都为一等台吉(仅次于辅国公的爵号),图尔都送妹妹伊帕尔罕氏入宫,以示联婚友好。

人物历程

在乾隆皇帝的40多个后妃中,有一位维吾尔族女子,她就是闻名遐迩的香妃。其实香妃是否遍体生香,根本无从考证。但乾隆帝只有一个维吾尔族妃子却是史实。她就是容妃。在乾隆帝的40多名妃子中,有一名回妃,本不奇怪,可是在容妃死后的一百多年内,却引起了一批骚人墨客的兴趣,在容妃身上大做文章,甚至编造出一个“香妃”的故事。从野史、诗词到舞台,绘声绘影大肆渲染,竟达到了真假难辨的程度。诗词、戏曲中的人物是可以编造的,但发展到排除史实、以假乱真的程度,就有问题了。以下,我们暂还按习惯称其为香妃,看看她的真实生平。
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香妃诞生在新疆和卓族的一个家庭。和卓族是世居叶尔羌的维吾尔族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其族称为和卓,所以香妃又叫和卓氏。其父为第二十九世回部台吉(贵族首领)图尔都。乾隆二十年五月,清军进军伊犁,二次平定准噶尔叛乱,解救了被准噶尔拘禁的叶尔羌、喀什噶尔封建主玛罕木特的两个儿子:大和卓木、小和卓木。不料两年以后,小和卓木杀死了钦派的副都统阿敏道,自称巴图尔汗,大和卓木也据守喀什噶尔,两相呼应,称雄南疆,开始了大规模的武装反清。此后,图尔都台吉等不愿归附分裂的部落,配合清军,于乾隆二十四年,彻底平息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乱。乾隆二十五年,图尔都等五户助战有功的和卓,及霍集斯等三户在平乱中立功的南疆维吾尔上层人士应召陆续来到北京,拜见高宗皇帝。乾隆令他们在京居住,并派使者接他们的家眷来京,封图尔都等为一等台吉。图尔都27岁的妹妹也被选入宫,册封为和贵人(即香妃)。显然,这是乾隆皇帝统一新疆后,实行“因俗而制”的政治需要,即政治联姻。

贵人在清朝后妃的八个等级中,属于第六个等级,其前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其后有常在和答应。由于和贵人入宫时带来了祥瑞(从南方移栽到宫内的荔枝树,竟结出了200多颗荔枝),很得皇上的青睐,也很受皇太后的喜爱。因此在和贵人入宫后的第三年,即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十六日,皇太后降旨,册封和贵人为容嫔。她的哥哥,原封为一等台吉的图尔都,也因追论进攻喀什噶尔有功。而同时晋爵,封为辅国公。乾隆三十年春天,高宗第四次南巡,携皇太后、皇后、庆妃、香妃、图尔都以及大学士傅恒等王公贵戚1000余人同行。一路上,乾隆对香妃格外恩赏。前后赐给她80多种口味适宜的饭菜,其中就有名贵的奶酥油野鸭子、酒炖羊肉、羊池士等。
之后,香妃的俊俏和异域情调进一步赢得乾隆皇帝的垂爱和信任,乾隆三十三年六月,皇太后懿旨,将她由容嫔晋为容妃,并由赏给处为她准备满洲朝服、吉服、项圈、耳坠、数珠等等。同年十月,受命为正、副使的大学士尹继善、内阁学士迈拉逊,持节册封容嫔为容妃,册文曰:“尔容嫔霍卓氏,端谨持躬,柔嘉表则,秉小心而有恪,久勤服事于慈闱,供内职以无违,夙协箴规于女史,兹奉皇太后慈谕,册封尔为容妃……”这一年,香妃35岁。三年以后,乾隆又携香妃等六位妃嫔东巡,游历泰山,拜谒孔庙。由于乾隆三十一年乌喇那拉氏皇后亡故,乾隆声称不再立后;乾隆四十年,皇贵妃又病死,因此,到这个时候,容妃在乾隆的众多后妃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十五日,皇帝在圆明园奉三无私殿设宴会餐,容妃已入主了西边头桌的首位,到同年十二月乾清宫大宴,容妃又升格到了东边坐桌的第二位。这时,容妃已48岁,到了她地位与殊荣的顶峰。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离世,享年55岁。
香妃的故事历来非常迷人。传说她“玉容未近,芳香袭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是新疆回部酋长霍集占的王妃,回部叛乱,霍集占被清廷诛杀,将军兆惠将香妃生擒送与乾隆。但香妃心怀“国破家亡,情愿一死”之志,始终不从乾隆,最后被太后赐死。死后,将其运回家乡安葬,故新疆喀什有香妃墓。
然而传说再引人入胜,也与历史事实相去甚远。

史书记载

乾隆《宝月楼记》“宝月楼者,介于瀛台南岸适中,北对迎薰亭,亭台皆胜园遗址,岁时修葺增减,无大营造。顾掖池南岸,逼近皇城,长以二百丈计,阔以四丈计,地既狭,前朝未置宫室,每临台南望,嫌其直长鲜屏蔽,则命奉宸,既景既珥,约之椓椓。鸠土戊寅之春,落成是岁之秋。楼之义无穷,而独名之曰宝月者,池与月适当其前,抑亦有乎广寒之亭也。”乾隆册封霍卓氏为容嫔册文:尔霍卓氏,秉心克慎,奉职惟勤,壸范端庄,礼容愉婉,深严拓馆。兹仰承皇太后慈谕,册封尔为容嫔。
乾隆册封容嫔霍卓氏为容妃册文:尔容嫔霍卓氏,端谨持躬,柔嘉表则,秉小心而有恪之,勤服事于慈闱,供内职以无违,夙协箴规于如史。兹奉皇太后慈谕,封尔为容妃。
乾隆二十七年作的一首诗:“淑气渐和凝,高楼拾级登。北杓已东转,西宇向南凭。”(自注:楼临长安街,街南俾移来西域回部居之,室宇即其制。)
二十八年新年,乾隆又作了一首宝月楼诗:“冬冰俯北沼,春阁出南城。(自注:楼近倚皇城南墙。)宝月昔时记,(自注:向作宝月楼记粘壁。)韶年今日迎。屏文新茀禄,镜影大光明。鳞次居回部,(自注:墙外西长安街,内属回人衡宇相望,人称回子营。新建礼拜寺,正与楼对。)安西系远情。”
《清史稿》后妃传: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札赉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薨。

身世之谜

“庙貌巍峨水绕廊,纷纷女伴竭香娘。抒诚泣捧金蟾锁,密祷心中愿未偿。”自从听园居士萧雄于光绪十八年(1892)在他的《西域杂述诗》中刊出这首题为《香娘娘庙》的诗以及一段关于“香娘娘”神奇身世的记述之后,关于“香妃”的种种传说不胫而走。
许多野史笔记记载,1914年,故宫古物陈列所在紫禁城内武英殿西侧的浴德堂,向中外游人展出了据说是出自郎世宁手笔的“香妃戎装像”,像下附有一篇绘声绘色的小传,大意云:香妃原是西域回部的王妃,姿色妙丽,生而体有异香,不需薰沐,因而被称为“香妃”。在兆惠率军西征时,乾隆帝专门嘱咐他务必弄个明白。后来,兆惠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就将香妃带回京师。
历史上究竟有没有这样一位传奇女子?据《清史稿》和《清皇室四谱》的记载,在乾隆帝的四十二位后妃中,确有一位来自西域回部,不过她的封号是“容妃”。史学工作者进一步挖掘史料,特别是故宫档案,以及1979年容妃墓的打开,终于使香妃之谜大白于天下。
原来容妃(香妃)出生在西域世世为回部长的和卓氏家族。“和卓”在波斯语中就是伊斯兰教首领的意思。容妃首次见于记载,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初四日,她被封为“和贵人”。就在这天,她新封贵人得到了一大批价值连城的金银绫缎珍珠宝物的详细清单,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自此直到乾隆五十三年(1788)她死去,其间,每年她所获金珠宝器、海味山珍等赏赐的详细清单,也都全部地保存着。她在宫廷中度过了二十八个春秋。据清宫档案记载,她出生在雍正十二年(1734)的九月十五日,封“和贵人”时二十七岁,当时乾隆帝五十岁。旧史说,香妃进宫不几年即被太后赐死。其实,太后死于乾隆四十二年,比容妃早死了十一年,岂有将容妃赐死之理?不仅如此,而且,容妃在乾隆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由贵人晋封为嫔,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初五日由嫔晋封为妃,都是出自太后的懿旨。
容妃一入宫就跨越了“常在”和“答应”两级阶梯而直接被封为“贵人”,这说明了她在乾隆帝心中的地位。做贵人时,她每年得到赏银一百五十两,封嫔妃以后,每年赏银是三百两;为了庆祝她的四十寿辰和五十寿辰,乾隆帝两次都赏了她大量珍玩宝物和重达四百五十两的银元宝;她先后九次随侍乾隆帝前往风景秀丽的热河行宫避暑,并被带往木兰围场,观赏围猎时的壮阔场面;乾隆三十年,乾隆帝第四次南巡,容妃是随行的六位后妃之一。南达苏州、杭州,饱览了江南园林之美和湖山之胜;乾隆三十六年,她又随乾隆帝东巡,游历了东岳泰山,拜谒了曲阜孔庙;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拜谒满洲的龙兴之地——盛京,容妃已列为随行六位妃嫔的第二位。这次她参加了福陵、昭陵祭祀清朝缔造者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隆重典礼,并在盛京故宫的凤凰楼和崇政殿,与皇帝一起接受了诸王大臣的叩拜。
容妃五十岁之后就很少露面。乾隆五十二年的宫廷档案里有她服用“平安丸”的记载。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五十五岁的容妃离开了人世。当年的九月二十五日,她的灵柩被送往河北遵化的清代帝后陵园中安葬。然而,二百年后,当人们重新看到她的时候又是怎样呢?她的墓室常年浸泡在积水之中,而红漆棺榔已被盗墓人用利刃砍了一个大洞。她的头骨滚落在棺木外的西侧,附近是她的那条长85厘米的花白发辫。她的身骨已经融蚀,陪葬宝物大部分荡然无存,唯有零星散落的珍珠和宝石。
那么,香妃身上的“异香”,究竟是怎么回事?有些史家说,所谓香味,其实只是个人感官上的主观认定,未必跟大众认知的“香”的概念全然相符。因此,所谓“异香”其实只是她的体味!由于她从小饮羊奶长大,久而久之成为了她身上的一种独特的体味。当然也可能是她常洗“花草浴”或“奶浴”,或者喜欢搽抹一些具有特殊香气的高级脂粉之类。
和香妃墓一样令人迷惑的,还有香妃像。传世的香妃像有三幅,其中两幅是油画,一为身着欧式盔甲的半身像,即1914年古物陈列所展出的“香妃戎装像”,一为身穿西式长裙的全身像,即“香妃洋装像”;另一幅是一旅行家拍摄的据说是祭祀时用的神像,即“香妃旗装像”。前两幅油画传为郎世宁所作,但画上并无郎世宁的署款,中外学者已基本否定这两幅油画为香妃画像,因为画中人的面貌并无西域女性的特征,而且作品的风格也与郎世宁不同。第三幅画像是一位身着红色满装的年轻少妇,其眼窝微陷、鼻梁隆起、圆脸庞、颧骨稍高,是带着柔媚和娇怯的回部女子的典型相貌。从笔法看,似出自郎世宁之手。而且,容妃的头骨经有关部门复原,认为她本人是圆脸庞、高颧骨、前额稍突出,与肖像颇为吻合。另外,在香妃死后三年,乾隆帝吟咏香妃生前所居的宝月楼时,曾有“卅载画图朝夕似”之句,可见香妃确曾有过一幅画像,而且是被乾隆帝挂起经常观看、以释怀念之情的。
香妃同款

明星同款

香妃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