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榜 > 范雪朋个人资料
返回美人榜首页

范雪朋个人资料

演员 民国美女 大陆美女

范雪朋图片
姓名范雪朋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宜兴
出生日期1908年
逝世日期1974年
职业演艺,演员
代表作品《儿女英雄》
范雪朋,原名姚雄飞,江苏省宜兴人,1908年出生在一个封建大家庭里,父亲在家乡开锡箔庄,有良田一千多亩。她4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同父异母的哥哥就百般歧视姚雄飞的母亲,老是要她改嫁。他们虽然和哥哥同住一所大宅院,但过的生活却天差地远。她的母亲靠给人家做缝洗活维持生计。雄飞长大后,母亲好不容易才使她进入常州一家女子职业学校读书。她毕业后,在常州一家袜厂当工人。

姚雄飞17岁那年,被一个叫范拜竹的名士所赏识。范拜竹是常州世家子弟,是颇有名望的才子,他办了一份《武进新闻报》。在范拜竹的追求下,姚雄飞和他结了婚,婚后,她改从夫姓,取名“雪朋”。不久,范拜竹在东北找到工作。她随夫北上,在那里待了一年多。因为时局的变化,他们夫妇俩又辗转到上海,定居下来。范拜竹是个文人,家里藏书很多,但存钱却不多。几次折腾下来,他到上海后又找不到工作,生活成了问题。

在常州读书的时候,范雪朋有一个同学叫徐琴芳。来上海时,徐琴芳正在上海和陈铿然谈恋爱。而陈铿然正在上海创设“友联”影片公司。由于徐琴芳的关系,范雪朋就到“友联”公司去试拍电影,开始了她的电影生涯。1926年,范雪朋参拍了她第一部影片《娼门之子》。该片由徐琴芳和文逸民主演,片中,范雪朋扮演的是一名女学生。

当时,武侠片正在盛行,文逸民根据小说《儿女英雄传》编写了一部《儿女英雄》。陈铿然决定拍摄,由文逸民导演,而且亲自兼饰安公子,当物色“十三妹”的演员时,导演要范雪朋试骑一匹大青骡子,因为她生得体形矫健,又自幼喜爱体育运动,因此上下骡背,轻快矫健,一下子就被文逸民敲定为十三妹的饰演者。范雪朋生性好强,在接受了角色后,她决心演好这个“十三妹”。她首先租来一匹骡子,天天抽暇到上海江湾路上练习骑技,风雨无阻。为了练好武功,她又请了一位武术师傅,学会了使用单刀和双剑,这才正式投入拍摄。

当时,“友联”公司为了拍这部武侠重头片,一下子投资了4000元。拍摄的场景机关道具,几乎全是搭置或制造。外景地选在苏州太湖边险峻的天平山一带。范雪朋与其他演员为了追求演出逼真生动,要求十分严格,演出分外艰苦。如拍摄十三妹与恶僧对打时,演员不找替身,全是真人真刀地打。有一次,范雪朋的小指头都差点被砍断。范雪朋骑骡子的表演也很艰险,因为天平山一带山势险峻,骡子不敢行走,范雪朋还要驱迫骡子在山道上奔跑,受尽了颠簸之苦。

还有一次,在一家祠堂上拍摄十三妹从屋顶上往下跳的镜头,范雪朋听到“开拍”令一下,就双脚一顿,准备跃起跳下,没想到那祠堂房屋年久失修,屋顶承受不了重力,范雪朋一下子连人带瓦跌落了下来,把腰椎骨摔伤。经医生诊治,嘱咐她要休息3个月。但范雪朋只休息了一个星期,就敲掉石膏,在腰间缠上几层绷带,继续开拍。

1927年,《儿女英雄》拍成公映。广大观众为范雪朋逼真的表演与精湛的“武艺”所倾倒。本来影戏院计划映五天,结果连映了半个月,场场爆满。海外南洋各地也是盛况空前,范雪朋于是声誉鹊起,一举成名,被誉为“武侠新星”。

“友联”公司老板见《儿女英雄》与范雪朋如此受观众欢迎,随即将因合同已经到期的范雪朋请回厂内,继续拍摄《儿女英雄》的续集。1928年,拍成了第二集《十三妹大破穿天岭》;1929年、1930年又完成了第三集《十三妹大破白云庵》和第四集《十三妹大破张家窝》;1931年拍成了第五集《十三妹大破伏虎沟》。每年一部,构成了以范雪朋主演的“十三妹”为中心的“系列片”。后面的几集拍得比较滥,故事也已离开原小说的情节,但因为第一部《儿女英雄》的成功以及范雪朋的精彩表演,仍使此系列片赢得不少的观众。使“友联”公司大发其财。

范雪朋和文逸民俩人在演戏和业务上的密切接触,产生恋情,竟然假戏真做,果真实践了戏中的“弓砚姻缘”,另外租屋,同居起来。

范雪朋自《儿女英雄》成功后,又在复旦、大华、天一、艺华等影片公司主演了《豹子头林冲》(1928)、《江湖情侠》(1928)、《红蝴蝶》(1929)、《大人国》(1929)、《虎口余生》(1929)、《红侠》(1929)、《梵灯魔影》(1930)、《荒江女侠》(1930)、《人月圆》(1931)等13部武侠片,成为20年代到30年代前期最有成就、最引人注目的“武侠明星”。

当时,电影都是黑白片。范雪朋在拍摄《红侠》一片时,导演文逸民为了加强艺术效果,想了一个主意,他在电影胶片上,把范雪朋扮演的女主角“红侠”用红墨水染红。经此处理,放映到银幕上的红侠成了名符其实的“红”侠了。此举又一次惊动了海内外,引来了更多的观众。南洋各地的片商也竞相来公司购买“着色”的拷贝。这种很简单的着色影片,可说是我国彩色影片的发端。后来,“明星”公司拍摄的《火烧红莲寺》,女主角“红姑”也采用了相同的手法。

“一·二八”事变后,许多小影片公司都关了门。顾无为主持的”大华电影社”聘请范雪朋去拍摄影片《啼笑姻缘》,扮演关秀姑一角。可当时“明星”公司也决定要拍《啼笑因缘》,因此闹出了有名的“双胞案”。熙熙攘攘了一阵,结果“大华”公司败诉,只得改演话剧《啼笑因缘》。范雪朋也加入了话剧团,去跑码头。先后在无锡、南京、汉口、济南、长沙、天津等地演出话剧《啼笑因缘》,很受观众的欢迎。

回到上海后,范雪朋和文逸民决定自己组建影片公司。他们在徐家汇租了房子,文逸民是编导,弟弟是摄影师,这影片公司名叫“强华”。这时,武侠片已经没落,他们有意拍一些有进步意识的影片。

1933年,“强华”公司成立。“强华”公司先后拍摄了《觉悟》(1933)、《我们的生路》(1933)、《沦落》(1934)、《钟声响了》(1934)等有进步倾向的影片。由于这些影片反映了当时农村贫穷破产、悲惨凋敝的情景,因此常被当局电影检查委员会的查禁。1934年,立脚未稳的“强华”影片公司,就随之倒闭了。

“强华”公司关门后,范雪朋即被“天一”影片公司请去拍片。在“天一”公司,她主演了《母亲》(1935)、《舞宫春梦》(1934)、《黎明》(1935)、《女同学》(1936)、《杨柳村》(1937)等影片。

其中,影片《母亲》是范雪朋自己较为满意的影片。在该片中,她扮演的女主角景佩华是一个贤妻良母型的女人。范雪朋从年轻时一直扮到年老,演得真挚动人,并在片中演唱了主题曲《母亲的光辉》。影片上映后,大获好评。因为年龄的关系,此时范雪朋逐渐改变戏路,从武侠女星转为中老年女性。《母亲》一片,是她扮演中老年妇女形象的开始。

影片《母亲》的故事讲的是:景佩华(范雪朋饰)的丈夫得了肺病,被经理辞退。她一面服侍丈夫,一面教导儿子,后丈夫在一家大公司擦窗户,不幸失足坠楼而亡。惨讯使妻子景佩华非常心痛,她靠着在工厂里得到些微薄收入,幸辛苦苦培养儿子成人。景佩华儿子少雄(左明饰)成绩优异,与同学沈丽莎相恋,毕业后少雄公费留学,学习航空。丽莎则去了音乐学院……

年老的佩华衣衫褴褛,行走在街上,被警察误认为是乞丐,被送到收容所的制袜部做工。当佩华得知少雄将由海外自架飞机回国,非常高兴,但为了儿子的面子,她没有告诉别人少雄就是她的儿子。但由于思子心切,她还是悄悄来到机场,迎接儿子的归来。佩华好容易看到儿子了,却在人群中被挤倒而受伤,不幸黯然死去……

1937年,“天一”公司毁于日寇炮火而停业,范雪朋进入“艺华”公司。在“艺华”公司,她出演了《掌上珠》(1937)、《碧云宫》(1939)、《碧玉雄心》(1939)、《三笑》(1940年,与李丽华合演)、《新茶花女》(1941)、《英烈传》(1941)等影片。在这些影片中,她多是扮演中年妇女及母亲的角色,与胡蝶、李丽华等人配戏。由于她饰演中老年妇女的表演出色,因此在观众中博得了“大众母亲”的雅号。

上海沦陷后,伪“华影”公司力邀范雪朋参加,但她称病没有去。1942年,范雪朋宣布正式息影,退出电影界。抗战胜利以后,文逸民与范雪朋的孽缘也满了,就无条件分手。这时,范雪朋已是四十开外的人,退闲家居以后,她依旧恢复了原姓——“姚”。

范雪朋是一个颇有经纬的女人,与文逸民分手后,她虽然不再靠艺术赚钱,但她历年很有储蓄,所以坐吃几年,还是不愁经济拮据。

新中国成立以后,范雪朋受邀重返影界,加入了“上影演员剧团”,先后参拍了《山间铃响马帮来》(1954)、《春天来了》(1956)、《幸福》(1957)、《雾海夜航》(1957)、《布谷鸟又叫了》(1958)、《万紫千红总是春》(1959)、《早春二月》(1963)等十几部影片,塑造了许许多多老年母亲的艺术形象,为新中国的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在1954年出品的《山间铃响马帮来》中,范雪朋扮演于洋的母亲,神情兼备,使片中反串老生的刘琼都显得黯然失色。

1974年4月,范雪朋因患肺癌病逝于上海,享年68岁。
范雪朋同款

明星同款

范雪朋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