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榜 > 杨丽萍个人资料
返回美人榜首页

杨丽萍个人资料

春晚美女 气质美女 中国美 大陆美女

杨丽萍图片
中文名 杨丽萍
国籍 中国
民族 洱源白族
出生地 云南
出生日期 1958年
职业 舞蹈艺术家
主要成就 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日本大阪国际艺术节最高艺术奖、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代表作品 《雀之灵》、《月光》、《两棵树》、《珠穆朗玛》、《雀之恋》
经纪公司广州艺缘传媒有限公司
杨丽萍,1958年生于云南,洱源白族人,自幼酷爱舞蹈。1971年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九年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并以“孔雀舞”闻名。1992年,她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赴台湾表演的舞蹈家。1994年,独舞《雀之灵》荣获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奖。2003年,杨丽萍任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总编导及主演。

2009年,编导并主演《云南映像》姊妹篇《云南的响声》,再获成功。2012年作品《雀之恋》登上春节联欢晚会并大受好评。

  杨丽萍,著名舞蹈艺术家,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云南印象》总编导、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被誉为中国五美人之一。1958年11月10日生于云南,洱源白族人。身高1.65米,最多45公斤。

  杨丽萍生活在父母离异的家庭,和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跟母亲过。在杨丽萍的童年

  记忆里,大都与贫穷与歧视有关,但她有一份大多数人少有的快乐态度,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校,然而她凭借着惊人的舞蹈天赋,在1971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

  1980年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以“孔雀舞”闻名,被誉为继毛相、刀美兰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是国内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青年舞蹈家。

  1987年被聘1986年她创作并表演了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

  1988年被《北京日报》评为当年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1989年电视片《杨丽萍的舞蹈艺术》面世。多年来她出访世界很多国家进行艺术交流,相继在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举行专场舞蹈晚会。多才多艺的她还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太阳鸟》,并在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上荣获评委会大奖。

  1998年参演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舞蹈:《梅》。

  舞蹈风格

  杨丽萍式的舞蹈风格,最大胆和成功之处在于她将舞蹈中原本动态的艺术表现形式,转化为静态的,而且她的舞蹈风格又大多源于自然和真实的生活。在杨丽萍的意识中,大自然是最美、最真实、最深刻的体现,通过感悟,她力争用自己朴实的语言去构架人类最美的梦想。所有看杨丽萍舞蹈的人,都会进入她构架的如诗如画的意境,都会情不自禁被她所表现出来的美所动容。

  杨丽萍一九九九年元月,在西藏气候最为恶劣的季节,杨丽萍去了拉萨进行创作生活体验。在参观大昭寺,一缕极透的阳光从屋顶泄来,射在壁画上,慢慢地在移动。杨丽萍突然眼睛一亮,旋身融入阳光之中,情不自禁的摆起来。她就是这样地酷爱着舞蹈艺术。每当杨丽萍站在舞台上,看似每一次都是在重复她自己,但每一次又都是不同的,因为她每一次的舞动,既是自然的再现,同时又是一次艺术的重生。

  她在舞台上,有一种深不可测的魔力,一举一动,哪怕是一个休止符,都有如微风从一泓止水上空掠过,寂静的身体里,便有了细浪追逐的声音。她让人动情于自己的感动,自己的发现,她的世界无需用人的语言便能读懂。

  杨丽萍的舞很纯很纯,离现实的炊烟很远很远,却离我们心灵所渴求的东西很近很近。她的舞总是和“灵”、“魂”有关,借助人们熟悉的意象来表现人的内心境界、空间、梦想和意识活动等等,她的舞总给人以超然、空灵、淡泊、抒情而又自我意识强烈的印象,她是一位真正的“舞蹈诗人”。

  原生态舞蹈不是原始的

  以“孔雀舞”闻名的杨丽萍,被誉为继毛相、刀美兰之后的“中国第二代孔雀王”。至今,她的孔雀舞仍是舞 《孔雀舞》 陈玉先 绘蹈界里孔雀舞最流行的跳法。近日,杨丽萍出席了“心动——肖全镜头下的杨丽萍”摄影作品展。据了解,1月14日至17日,她将重返北京保利剧院演出大型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为艺术,杨丽萍始终忙碌着。

  据记者所知,国内很多人都喜欢舞蹈家杨丽萍,而且这种喜欢与喜不喜欢舞蹈无关,只要看过她的舞蹈《雀之灵》、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的人,都会瞬间爱上这个在舞台上时如精灵、时如妖魅的女人。

  令记者惊叹的是,台下的杨丽萍依然魅力不减。坐在对面的她年轻、漂亮、高贵且与众不同。细嫩的皮肤让人很难相信她已年过五十;从头到脚,色彩鲜丽、造型新颖的民族服饰让她格外醒目;她的眼神里居然同时拥有自信、霸气与娇柔、妩媚几种完全不同的气质;修长的指甲更是她独一无二的标志。

  跳舞就像种庄稼

  当记者担心现在也带舞蹈团的杨丽萍会不会为了平衡艺术与市场的关系,也在舞蹈中加一些迎合现代城市观众欣赏口味的元素时,杨丽萍的回答是:肯定不会。她觉得自己跳舞跟种庄稼一样,种的过程就是挖地、插秧、收割,然后卖出去就能吃饱。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她的舞蹈也是如此。因此,根本不用担心市场。

  杨丽萍认为,一个热爱并十分熟悉民族舞蹈的舞者才能将民族舞蹈事业很好地进行下去。只要拥有这份热爱、这份熟知,就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这些新创作的民族舞蹈作品也会具有流行性,就像通俗歌曲一样流行,不一定只能存在于村庄中。因为,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还让村民“刀耕火种”的生活显然不现实。只要保留住民族舞蹈最根本的东西,接着创新,也许50年后,甚至更长的时间,民族舞蹈还会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这才是它最理想的未来。

  连母亲也不愿穿民族服装了。

  各民族生活中的舞蹈,是杨丽萍舞蹈创作的灵感来源。如南涧彝族人会“跳菜”,这是那一带的彝族举行婚礼、丧事等活动之时必不可少的习俗。每一种活动所唱的曲调各不相同。村里的人生病了,要给他驱魔,全村人围着他跳舞;妇女生孩子,生不下来,全村人为给她使劲,也要围着跳舞……杨丽萍把这些舞蹈经过自己的少许改编,统统运用到了大型舞蹈《云南映象》中。还有某个村子里有一位70岁的老太太会打一套古鼓,从“盘古开天地”打起,这样打是“婴儿睁开眼”,那样打就是别的名字,总之有十几套打法,很讲究……这些神奇的美让杨丽萍目不暇接。

  杨丽萍认为,原生态的含义不是指原始的,而是原本的。这些原生态艺术记录并体现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态度和生命状态。可惜目前这些原生态艺术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甚至是非常糟糕的。杨丽萍告诉记者,村民们不再唱、跳那些属于自己民族的古老艺术,也不愿意穿民族服装了。例如,就连她的母亲也不穿民族服装了。当她吃惊地问母亲为什么时,母亲回答说是想学城里人。杨丽萍所创排的原生态歌舞集《云南的响声》中所用到的被誉为“文物级”的几面巨鼓,是从云南边境、没有受城市文化影响的德昂族村子里收集来的,因为其他村庄早就把这些“没用的玩意”烧掉了。古老的舞蹈在村寨中所剩无几,就连泸沽湖那里的舞蹈也是为了带动当地的旅游业才幸存下来。还有某个会唱“海菜腔”的村庄,村民们认为那些宝贵的“调调”太土了。但是,当《云南映象》把“海菜腔”介绍给广大观众后,这个村子很快出名了。当中央电视台青歌赛中也出现“海菜腔”时,村民们又开始唱了……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一些古老的民族歌舞才得以传承下来。

  靠作品养活自己

  杨丽萍从上世纪90年代起,决定“试试看,能不能靠作品养活自己。”从此她如同农民种地不再领国家工资,从剧场舞台走向远疆村寨采风,行程达1万多公里,遍访发掘深藏民间的原始歌舞,睿智选用没有任何舞台表演实践、“土”得掉渣的山民做演员,身入人迹罕至蛮荒野岭探究佤族18种鼓的奇特敲法,一针一线亲手体验彝族女孩5年绣—套绣衣的复杂过程,收集600余套村寨纯手工民族绣服、180个独特面具和68面手工鼓,将仅有1位山寨太婆会打、濒临断绝的24套“神鼓”技法抢救融入舞剧中,竭尽心力撷取民间最本真歌舞精髓,与现代化舞台包装形式有机融合。杨丽萍自任艺术总监、总编导和女主角,编导出云南原生态舞剧《云南映象》,彝、苗、藏、傣、白、佤、哈尼等民族原汁原味色彩绚丽歌舞得以薪传;继尔打造出几乎覆盖中国所有藏区最典型民间歌曲、器乐和舞蹈的大型藏族原生态歌舞《藏谜》。

  杨丽萍早在1986年就因创作表演《雀之灵》等精妙绝伦舞蹈作品轰传遐迩,此后自编自导自演电影《太阳鸟》荣获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大奖,并相继在菲律宾、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日本举行专场舞蹈晚会,名扬世界舞坛。面对功成名就的这—切,杨丽萍坐享其成就可以了,再说年龄也大了,可她却在将要息影舞台的时候,偏偏独出心裁用正统舞蹈之外的肢体语言像哲学家似的诠释舞蹈,钟情于自然传达出天地间生命律动的原生态“野路子”舞,以美得令人窒息的肢体语言炫示天籁与人籁。

  蕙心兰质的杨丽萍表示:“鲜花、掌声、金钱都是身外之物”,“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倾尽毕生精力揣摩舞蹈。”评家喟叹杨丽萍舞蹈艺术“灵肉血脉连着根”,“飞得多高也与大地连着根,飞得多远也没有失去与家园的亲情。

  从跨过大象粪到攀踩树根

  可能是因为出生于云南白族的小村庄,杨丽萍浑身散发着一种大自然的味道。她说,村子里的人都喜欢跳舞,婚丧嫁娶、种收庄稼、祭祀神灵等无不跳舞,她自然也从小跟着祖辈、父母一起跳。她喜欢观察大自然,看云朵如何变化、孔雀怎么开屏、蜻蜓怎么点水……天资聪慧的她把这些看来的美放进自己的舞蹈中,很快就成了全村舞跳得最好的姑娘。
  13岁那年,杨丽萍被云南西双版纳州歌舞团看中并招收入团。入团后,她开始了游走于云南这片土地上长达7年的访演生活。每次巡村访演,演员们都是自己背行囊,徒步行进。而村庄之间没有路,几乎都是原始森林。演员们经常得跨过冒着热气的大象粪便,躲过乱窜的蛇、吸血的旱蚂蝗前行……每次访演的时间至少长达3个月,演员们跟村民们同吃同住,白天帮村民收庄稼,晚上演出。这个村子待一段时间,就接着去下一个村子演。这样,她走访了许多村落,见识了许多民族,学习了多种舞蹈。

  这种“送戏上门”的经历对杨丽萍来说是宝贵的,也为她后来的艺术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杨丽萍看过各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后很感动,她认为,作为舞蹈者的自己不应局限在只跳白族的舞蹈,而应是集各民族舞蹈的大成者。杨丽萍留一头长长秀发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漂亮,而是看了佤族人的舞蹈后受的启发。佤族人把太阳奉为神灵,也崇拜由太阳照射产生的火。他们无论男女,头发都是披散着,从来不剪,跳舞时用甩动长长头发的方式来表现火,以此表达对太阳神的崇敬。因此杨丽萍身上有了佤族人这一标志性的舞蹈动作元素。她看到傣族前辈毛相、“孔雀公主”刀美兰所跳的孔雀舞太美了,所以,她选择了傣族舞蹈作为自己舞蹈的主要表现方式。她吸取了两人不同风格的孔雀舞的特点及其他民族的舞蹈元素,同时加入自己的感悟,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杨氏”孔雀舞。

  1980年,杨丽萍进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之后很快以“孔雀舞”闻名。可是,在这期间,杨丽萍觉得这里古板的芭蕾式训练并不适合自己。所以,她毅然离开了中央民族歌舞团,回到云南继续钻研民族舞蹈。于是,她又开始了走村串寨与村民同吃同住的生活。但与原先访演的经历不同,这次是为了舞蹈调研。杨丽萍的弟子虾嘎就是在调研中发现的。哈尼族的虾嘎所住的村子没有路,因为哈尼族是居住在深山半山腰的,通往村庄的唯一道路就是一团团的大树根,人只能攀踩着树根到达村落,用杨丽萍的话说:“活像电影《阿凡达》的场景,树根就是梯子,十分有趣。”
杨丽萍同款

明星同款

杨丽萍相关资讯